2025年4月30日,海南大学南繁学院(三亚南繁研究院)重要热带作物抗病分子育种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Microbiome(五年影响因子17.9)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Bikaverin as a molecular weapon: enhancing Fusarium oxysporum pathogenicity in bananas via rhizosphere microbiome manipulation”。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尖孢镰刀菌次生代谢产物比卡菌素(bikaverin)作为“分子武器”操控根际微生物组,从而提升病原菌致病力的分子机制,为香蕉枯萎病的抗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与理论依据。...
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万逸研究员团队和香港中文大学毛传斌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题为“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Clinical Pathogens Through a Target Amplification-free Collateral-cleavage-enhancing CRISPR-CasΦ Tool”。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CRISPR-CasΦ生物传感器(TCC),无需核酸扩增即可在40分钟内实现微生物的超灵敏检测。全球每年因微生物导致的损失巨大,其中微生物载量极低(低至1 ...
近日,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清洁能源创新团队张慧研究员在能源化学领域Top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发表题为“Tailored glycol-functionalized mixed-conductive polythiophene coatings enable stable zinc anodes”的研究论文。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慧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田新龙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和成本低等优势,在大规模储能和柔性可穿戴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025年4月15日,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郭东波副教授在光学顶级期刊《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Nature子刊,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20.6)发表题为“J-Type Assembled Pt(lV)-Coordinated Carbon Dots for Near Infrared Light-Triggered Pyroptosis”的第一单位研究论文。外源性光催化治疗技术由于具有超高的时空分辨率,在癌症精准治疗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受限于短的激发波长,现阶段的光控治疗无法实现深层穿透,...
国家级一流本科
专业建设点
院士等国家级人才
ESI全球排名
前1%的学科
共建全国重点
实验室
率先开展“完全学分制
协同创新中心
书院制”协同育人体系建设
协同创新中心
学院
书院